嘉实基金陈正宪:港股投资机会大 建议新经济、蓝筹均衡配置

摘要
【嘉实基金陈正宪:港股投资机会大 建议新经济、蓝筹均衡配置】当前支持港股有四大投资逻辑,第一个是增长。中国增长仍在复苏,2021年的盈利维持高增长,自上而下来估计港股的一些香港的中资股,2021年将实现15-20%的盈利增长。
1月22日,储主席或者财政部长,其实都愿意允许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即使在疫情受到一定控制以后,仍然允许一定程度的较高CPI核心通货膨胀率。全球流动性宽松对海外资金进出更方便的港股来说,相对也是利好。从风险偏好、流动性还有一些风投的再平衡,还有一些全球股市的对比来看,事实上港股市场现阶段的投资确定性肯定比A股要强,甚至一定程度上我们也看到全球的资金也从过去几年更多偏向于成长股,慢慢走向了成长跟价值股的再平衡。
提问:另外港股市场上以互联网龙头为代表的新经济板块近期走势非常强势,但是投资者也担心港股新经济板块的估值已经过高了,对此您怎么看?
陈正宪:对比一下A股市场成长性代表指数。截止到1月22号,创业板市盈率是73倍,科创板50市盈率是88倍。而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是50倍,有一个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是40倍。从这里来看港股通的新经济板块,虽然去年涨幅跟A股不相上下,但是从估值上看并没有投资者朋友担心的估值较高的问题。而且过去一两年,甚至在2021年我们预期港股新经济板块仍然会有一些比较有特殊特点的行业龙头上市,甚至A股买不到的一些稀缺品种,还有一些从中概股回归的股票。
另外从资金面上观察,其实资金流相较过去几年也出现一些不太一样的地方。譬如2020年全年南下资金接近三分之二流入了新经济板块。2021年这个现象还在持续,资金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头部集中情形,可能跟今年开年以来A股有一些类似。虽然它相对估值高一点,但是跟A股或者跟全球科技股来比,估值还不是特别高。
短期来看,港股估值高可能会有一些压力。我们也建议投资朋友关注港股的蓝筹,对港股价值板块做一些均衡配置。因为2021年投资前景在两个板块都会有所反映,而不像2020年是新经济板块一枝独秀。由于2020年港股传统经济或者低估值、高分红的周期类股票一整年都没动,其实投资的潜力也是很大的。
提问:另外站在当前时点,我们对于港股未来上涨的这样一个持续性,其实是怀有一些期待的,但是具体到投资方向上,有没有一些投资机会,您看好的一些机会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陈正宪:我认为还是科技股为代表的新经济板块,还有价值蓝筹板块,可能两条腿走路,两边都可以做一些均衡配置。2020年可能只有一边走,2021年可能会更均衡。
具体来说可以从四个小的主题来做港股选股。第一个就是优质互联网跟科技领域的龙头,特别是具有稀缺性的个股。第二个是AH股两地上市,港股相较大幅折价,大市值估值偏低,但是基本面又稳健或者改善的港股。
第三个是对A股市场相对稀缺,或者在港股市场具有特色的一些独特的公司。第四个也可以考虑关注一下近期受到一些事件因素错杀,影响估值大幅下降的龙头蓝筹公司。
提问:的确当下投资港股的热情比较高,那么如果投资者后续想要通过基金的方式来投资港股的话,您认为这当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陈正宪:对于投资港股,其实有几种形式,有纯QDII,也有通过港股通的,甚至也有港股通加QDII均衡使用的。所以投资者朋友在投资之前,一定要看基金合同、招股说明书这些公告,注意一些相关的风险,包括汇率上的风险,机制上的风险,或者基金净值波动的风险。
另外有注意到到很多投资者朋友通过港股通的ETF布局港股,他们发现有一些ETF短期情绪太高,折溢价有点高,一下子溢价特别高,过两天又跌回来了。像这种折溢价率的风险,其实都需要做考虑,甚至还有一些刚刚提到了如果用QDII的机制规模去布局港股通,可能也要关注一下是不是这个QDII额度是不是足够,会不会忽然被受限制了,买不进去所以折溢价率又忽然偏高了。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DF064)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