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难以理解的牛市

原标题:李奇霖:难以理解的牛市
摘要
今天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让市场看到了“转向”的信号。在隔夜回购利率不断上行之际,今天公开市场操作还回笼了700多亿。永煤违约后,为了对冲信用风险压力,货币政策一度转向宽松,隔夜回购压到1%以内。
今天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让市场看到了“转向”的信号。
在隔夜出现了赎回,这也导致了资金面的紧张和短债的抛压。
有意思的是,股票市场也出现了明显调整,尤其是之前被市场热议的“抱团股”。其实机构投资者心里也清楚,现在“抱团股”的估值是偏高的,之所以不断强化抱团的趋势,一方面是因为链。
第五个是低估值的板块。目前看,低估值板块的投资机遇主要出现在了港股,同一标的AH股溢价走阔,估值偏低,还有些优质标的A股买不到,让投资者发现了港股的投资价值。但多数低估值的投资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估值越低越没人买,估值越高反而资金不断进入。
比如有些低估值板块,尤其是地产股,看上去是不贵,但由于站在了政策的对立面,市场给不了很高的估值。深圳上海理财产品将转为净值型,传统的带刚兑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未来供给将大幅减少。
因此,站在一个大趋势的角度来看,居民储蓄搬家过程还没有终结。这一轮市场上涨其实和2014年有类似的地方,当时也是抑制了地方政府和地产的融资,对非标强监管,然后导致储蓄搬家,但当时有大量配资和杠杆盘参与,所以市场涨得快,但跌得也快。
这一轮市场的上涨至少目前为止还没看到杠杆驱动的痕迹,两融余额不算高,场外配资也基本没听说过。这一次储蓄搬家主要是以机构投资者为载体。
为什么是机构呢?资本市场制度越来越规范,注册制和退市制推进降低了“壳溢价”,对欺诈发行和信息披露造假加大了处罚力度,“炒小、炒差”容易出现较大的指数涨幅远超标普500和道琼斯指数,不过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叠加美联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互联网泡沫破灭,机构抛售科技股,纳斯达克指数从5100多点回落到了1200点左右。
此外,支撑这轮牛市的还有“消费场景缺失”的问题。
众所周知,去年中国经济生产恢复得远快于消费,一方面确实传导到收入环节有点不畅,收入增长不快,另一方面也存在消费场景缺失的问题,疫情控制得好不代表疫情完全消失,零星的境外输入和本土案例抑制了消费者线下消费的热情,学校也在严控学生外出。
所以,居民消费恢复的也很慢,2020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下降4.0%,社零在12月份同比也仅有4.6%,而2019年同期为8%,但工业增加值是要高于去年多数月份的。生产好,但没有能转化为消费,这里产生的储蓄可能就会以金融产品的形式流入到金融市场当中。从数据来看,因为今年的网络消费和服务零售额同比恢复的速度要远快于社零整体,说明消费场景缺失可能是制约消费更严重的问题。
当前由于疫情反复,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影响又没那么大,短期无疑对交运、线下消费、文旅等经济活动有抑制,但和去年一样,“一刀切”的居家隔离和停工停产,经济活动彻底冻结的风险几乎为零。而且由于不少工人没有返乡,对工业生产还有好处的。
虽然对经济冲击有限,但疫情反复肯定是抑制了线下消费的,这反而对股票市场来说是一个利好。“消费场景缺失”问题短期来看是被强化了的。
总之,当前牛市的主要驱动因素没有被破坏,有部分驱动因素反而还是在强化的:
首先,房子仍然是被“摁”住的状态,居民储蓄搬家的趋势没有结束;
其次,短期来看,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收紧,但由于信贷高增和外汇占款投放,而且结构性的宽松支持在看到更广谱的复苏出现前不会退出,货币政策不松不紧是常态,这块其实不用过于紧张;
最后,疫情对基本面有扰动,但整体冲击有限,而且还会强化小企业的结构性宽松预期并强化“消费场景”缺失的问题。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行业新闻]基金抱团股雪崩有多惨 看看这家上市公司就知道了!傅鹏博抄底也被套
- [行业新闻]林园谈抱团股:赚不到钱也是风险 热闹的时候要赶紧先去搂一把
- [行业新闻]巨丰投顾:沪指创年内新高 金融周期走强
- [行业新闻]上市不到一年 这家公司股价暴涨超过20倍 什么行业这么牛?国产替代是关键
- [行业新闻]天鼎证券:外围消息面较为平稳 跟随市场新一轮上涨行情
- [行业新闻]波动加大 关注期指基差变化
- [行业新闻]股指短期观望 静待方向选择
- [行业新闻]A股三大指数收跌:成交量继续萎缩 煤炭股表现活跃
- [行业新闻]股民“捶胸顿足”!物流股上市2天被摁跌停 最惨新股已回撤63%
- [行业新闻]A股三大指数集体走强:券商股再掀涨停潮 北向资金净流入逾150亿元
网友评论:


